郝吉明(1946.8.25- )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出生于山東省梁山縣。197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81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84年獲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
1970年郝吉明從清華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 [2];1981年清華大學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后赴美留學,進入辛辛那提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1984年獲得博士學位;1994年擔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1999年出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擔任清華大學豐田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擔任清華大學全球環境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獲得IBM全球杰出學者獎 [3];2018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4];2020年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郝吉明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與環境、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1]。2020年12月,被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等6部門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經過30年的系統研究,在酸雨控制規劃方面取得的成果,為確定我國酸雨防治對策起了主導作用。建立了城市機動車污染控制規劃方法,推動我國機動車污染控制的進程。針對我國大氣污染的特點,發展了特大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的理論與技術方法,推動我國區域性大氣復合污染的聯防聯控。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代表性著作有:《燃燒源可吸入顆粒物的物理化學特征》、《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術手冊》、《酸沉降臨界負荷及其應用》、《城市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等。兼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工程與環境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