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了解中國職業教育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潛在規模超萬億
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但隨著我國勞動力人口紅利釋放結束,產業升級進入關鍵階段,國內技術型人才供需面臨結構性矛盾,提升職業教育地位勢在必行。
對此,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篇第一句便明確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時,《方案》還為我國職業教育指明了未來方向。政策端的加速有望,意味著職業教育行業發展有望駛入快車道。
職業教育行業步入革新階段
職業教育是對受教育者施以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活動,一般分為學歷職業教育和非學歷職業培訓兩大類。其中,學歷職業教育包括初等、中等及高等職業學校教育,辦學主體包括公立與民營兩種;非學歷職業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語言類培訓、專業認證考試類培訓、企業培訓等,涉及內容較廣。
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主要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恢復階段、發展階段、滑坡階段、重振階段及革新階段。
恢復階段是在1976-1984年,主要是恢復被破壞的職業教育制度,扭轉中等教育結構單一化問題,建立職業教育體系,采取的措施包括擴大農業中學及各種中專技校的比例、允許社會力量辦學等。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發布后,職業教育正式進入發展階段,并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到1996年,中職學生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比例已提升至56.77%,創下恢復發展以來新高。
1997-2001年,職業教育試圖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引入市場驅動機制,但在這個重要轉型期中,卻又出現了社會觀念變化、高等院校擴招等外部不利因素,職業教育行業因此滑坡,招生人數下降,發展陷入瓶頸。
在經歷低谷期后,2002年開始,國家政府和教育部門重新審視職業教育,確立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重點,先后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等重磅支持政策。
2010年以后,社會經濟環境對人才和勞動力市場提出更高要求,職業教育改革迫在眉睫。2014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發布,拉開了職業教育改革提速的序幕,職業教育行業邁向革新階段。
今年2月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更是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設想,強調到2022年,職業院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
除了政策大力支持,在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同樣毫不遜色。2017年,全國職業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達3350億元;2018年,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投入達187億元,較2014年增長了64%。
職業教育行業發展規模巨大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職業教育行業已取得長足進步,行業發展規模全球居首。據教育部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有職業院校1.17萬所,年招生928.24萬人,在校生2685.54萬人。其中,中職學校1.03萬所,年招生559.41萬人,在校生1551.84萬人;高職(專科)院校1418所,年招生368.83萬人,在校生1133.7萬人。
在教學標準建設情況方面,全國共有410個高職專業教學標準,230個中職專業教學標準,136個職業學校專業(類)頂崗實習標準,30個職業院校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范)。
在畢業生就業率方面,2010-2017年,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穩定,均在96%以上;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同樣顯著上升,從2010年的88.1%提高至2017年的92.1%,半年后就業率更是超過90%。
職業教育行業將進入黃金期
市場趨勢來看,在政策利好發酵下,職業教育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預計到2020年,全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到11620億元,其中,學歷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到1761億元,非學歷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到9859億元。
競爭趨勢來看,職業教育集團化勢力將崛起。職業教育集團是指由多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組織機構組成,以契約、資產等形式為聯結紐帶,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以合作開展人才培訓的合作辦學組織。自1992年全國首家職業教育集團北京蒙妮坦美發美容職業教育集團成立以來,職教集團的數量和規模持續增加,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下增速更是明顯加快。未來幾年,國內有望出現大型職業教育集團,在職業教育行業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技術趨勢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顛覆傳統職業教育,新型商業模式正茁壯成長。例如,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深刻影響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公共學習空間、沉浸式IT培訓、校企深度合作共推課程、在線學位管理平臺等職業教育新業態大量涌現。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