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首屆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上,來自江蘇省淮安市的淮安技師學院教師朱敏榮獲“電子商務師”項目職工組銀牌,為江蘇代表隊爭得了榮譽;在去年第五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上,淮安市獲得7枚獎牌……“十三五”以來,淮安市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帶動就業創業19.78萬人。
職業競賽創佳績,技能培訓惠民生。近年來,淮安市大力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創新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盱眙龍蝦制作、淮揚美食、新業態等各類培訓項目,探索形成多元培訓模式,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今年1月至9月,淮安市共完成各類職業培訓8.59萬人、培養高技能人才6700人。
培訓擴面 促進群眾就業增收
蔣中東曾是淮安市鮑集鎮的貧困人員,幾年前,因病致貧的他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學習了龍蝦養殖技術,并順利承包了水田,經營“蝦稻共生”創業項目。后來,他又陸續參加了幾期經營管理類技能培訓,“蝦稻共生”項目效益大大增加。
這是淮安市大力推動職業技能培訓,以技能促增收的一個縮影。“十三五”以來,淮安市共完成低收入農戶勞動力、新生代農民工、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退捕漁民等就業技能培訓20.17萬人次,幫扶4.2萬名低收入農民穩定脫貧。
為提升技能培訓效率和力度,淮安市大力發揮政府部門、駐淮高校、職業院校、行業組織等的資源優勢,聚焦主導產業,開發標準化培訓項目,規范各項技能培訓標準,開發淮揚美食、種養殖、新業態等職業技能“培訓包”,開設洪澤小魚鍋貼、淮安月嫂、農機農藝等標準化培訓課程。同時,制定普惠性培訓政策,完善培訓機構自主開展培訓、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機構、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和依法監管的培訓運行機制。
此外,針對不同群體技能,淮安市還實施點單式培訓,提供個性化培訓套餐。比如,針對畢業前兩年在校大學生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模擬實訓,每年培訓在校大學生6000人次以上;構建覆蓋城鄉的就業培訓網點,政府補貼性就業培訓項目全部向具有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公開招標職業技能培訓機構60多家。
技能提升 厚植企業發展優勢
“電流是焊接前的關鍵,焊接前要調好自己滿意的電流,這樣焊接效果才會好。”在華能淮陰電廠,李京澤正在做著電焊前的準備。出于對焊接技術的熱愛,在不斷的實踐磨練中,他由一名普工逐漸成長為高級技師。
“去年,我參加了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班,還享受了8000元的培訓補貼。”李京澤說,他在培訓后還成功發明了“單電源不斷弧焊接接頭法”,這個方法可以避免停爐停機,每年能為企業節省上百萬元。
技術工人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今年以來,淮安市人社局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春節期間支持企業面向留崗勞動者開展崗前培訓、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等。
“對企業員工參加線上培訓并取得相應合格證書的,我們給予50%的培訓補貼;對參加適崗培訓的,給予每人400元的補貼。”淮安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依托人社部教育培訓網以及在線培訓系統開展員工適崗培訓1.5萬余人,發放補貼520余萬元,既促進了職工技能提升,又讓企業嘗到了經濟甜頭。
“今年以工代訓政策將延續實施到12月31日,你們企業雖然去年已經享受過補貼,但只要符合條件,今年依然可以申請。”在淮安市人社局職業培訓中心,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打消了淮安汽車運輸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徐慧的顧慮。
自人社部實施穩崗擴崗專項計劃以來,淮安市運用信息化手段“政策找企”,所有材料“我來辦”,所有審批“一次成”,兩個月內發放補貼超過1.4億元,讓惠企政策“及時雨”快速發揮效能。
優化服務 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
創優服務保障、打造活動品牌、建實平臺載體,聚焦“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目標……淮安市積極推進新型技能大軍培育工程,以技能人才建設成果助推淮安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淮安市《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市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大學生來淮留淮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先后出臺,在人才公寓、購房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不斷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同時,淮安市鼓勵技工院校面向畢業年度學生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對取得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人員,給予培訓補貼。
作為江蘇瑞特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新品開發部部長,史麗娟設計和調試的多種類型數字合成信號發生器,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受到廣泛關注,遠銷全國各地。2015年,她被評為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2020年,她又獲評江蘇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
“淮安市給我們工作室5萬元建設經費,還為我辦理了淮上英才卡,可以享受免費觀影、乘坐公交等公共服務。”史麗娟說,在淮安市每年的人才聯誼會上,她都作為高技能人才代表出席,跟眾多高層次人才一起出席活動,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對技能人才的重視。
截至今年9月,淮安市技能人才總量達60.3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19.0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