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2021年是我國實施“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客觀把握創新型創業規律,對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華網《讀懂創新的密碼》欄目邀請高校創新創業負責人就各學校創新創業實踐展開了探討,日前,浙江工業大學創業學院院長王衛紅介紹了浙江工業大學“雙創”教育實踐,解析了高校創新的奧義。
培養師生綜合素質 形成雙創生態全覆蓋
王衛紅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大了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普及力度,同時也成為了指引高校教育改革的風向標。他認為,雙創的目標是培養老師和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并非是要求師生真實創業,而是為他們進行商業運作的知識普及,以及創新研究意識的培養。
“我們參考了國內外的雙創教育機構建設,以做好專創融合、產創融合為目標,以做好公益服務、產品研發為導向,以做好技術落地、市場對接為己任,通過不斷努力,建設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高校研究機構。” 王衛紅表示,推進創新創業是全球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發展的趨勢,中國的雙創發展需要高校更多的重視和引導。
設計合理雙創生態 引導教學實現專創融合
“以工業學科為特色的高校,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承擔著服務地方、服務行業的職責,需要為帶動全國的相關行業和產業創新變革提供更多綜合性服務。”
王衛紅提到,為了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實踐與所學知識緊密結合應用,學校先后建立了創新創業中心和創新工坊,下屬二十多個二級學院中均建立了創新創業空間。學校配備有服務于校友和師生層面的雙創中心指導老師,設立了產業學院進行校企合作,以期做到真正促進地方產業經濟。
以賽促教 積極賦予社會產業創新力量
王衛紅提出,學校合理設計課程體量,致力于培養專業創新型人才。為了讓學校的雙創教育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社會特性,學校支持學生成立項目團隊,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項目競賽,在比賽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我,打造勇于拼搏、堅韌不拔的品格。
“學校有著良好的地區優勢和經濟環境,師生共創項目也積極與地方經濟相結合,通過實踐發展創新創意,不斷向外界傳達創新思想和創業理念。”王衛紅總結,目前浙江工業大學已經建立了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園和省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也希望社會能夠給予高校學生們的創新創業項目更多的試錯空間。學校未來將持續加強技術研究,為中國的工業制造研究和生產提供可持續性的發展,也為創新創業教育注入更多活力。